薩克斯風音樂文集(三):關於「秋」的異想.....
兩個空心和弦,平行掉落,如同泛紅的楓。
開場,Claude Debussy偏鵝黃的色調從琴鍵上發起,像極了當初「牧神的午後」那笛聲優雅的開啟了當代音樂的門一般,帶領着世人走向下一個世紀。沒有一個人能像德步西這樣,將半音階用得如此典雅;宛如紡紗般輕柔的飄逸。全音與半音交疊織成的匹布,卻只是一升或一降轉,渲染的顏色便轉化成調。年老的德步西或許不曾想過,當初只是為了謀取生活費而下筆的幻想詩篇,竟也能成為一代傳奇的經典。然而,也許是身為作曲家的自尊,亦或是對於自我音樂上的要求;譜完給「薩克斯風的狂想曲」之後直到他的死去,這曲子卻從未在他老人家面前公諸於世。是因為德步西認為這只是一闋為五斗米折筆之下的產物,還是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為從未接觸熟悉的樂器而感於未臻成熟,無從得知。
我對德步西總有一種朦朧的淡黃色美感,不知是不是因為在巴黎的豪斯曼式的建築因年代久遠都呈現一種泛黃的斑駁,對於法式音樂我總都會有一些這樣的想像。到了夜晚的巴黎,昏黃的路燈更是將城市籠在一個橘黃的氛圍之下,眼睛所見如夢似幻、人與物的界限也變得模糊了起來。然而,熟知巴黎的人都清楚,那只是建立在嚴謹結構下的朦朧,在夢境之後,仍有築起夢的鐵架......。於是,在這樣泛黃的朦朧中,我努力想像著:20世紀初的巴黎,這個連續舉辦多次世界博覽會的歐洲最令人嚮往的城市;藝術與音樂是如此的繁花錦簇。巴黎市民在新潮流的浪潮之下,享受着時代尖端的洗禮。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我不禁臆想著......。
我很想創作一首充滿著東方風味的幻想曲,但卻不想要跟那些所謂的『浪漫式的作曲家』一樣總是放進很多民謠旋律來譜曲,我希望可以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表現這樣的東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
誠如Claude對於創作的想法一樣,
在這首曲子裡我們並未聽到民謠風格的鋪成。
甚至當薩克斯風出現時的旋律更是來自於法國教會單音音樂中的調式旋律。即便如此,善於調色的德步西仍然將其創造出東方異國風情色彩濃厚的一首狂想音樂。
德步西—「給薩克斯風與樂團的狂想曲」(1904)
Comments